如今,重庆“川仪造”流量仪表不仅打破了国内流量仪表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市场格局,还拥有了超过10%的国内市场占有率,产品远销日本、美国、东南亚、韩国、新加坡、伊朗等国际市场,成为行业翘楚。
冒着风雪推销产品700多个日日夜夜,终于天道酬勤。
2001年下半年,靠着消化、吸收、创新,川仪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磁流量仪表。2002年,川仪流量仪表分公司成立。成立之初,包括生产、技术、销售等部门所有员工,公司一共36人。
“技术研发成功了,如何把产品推销给客户,是摆在川仪人面前的另一个问题。”作为公司当时分管销售的经理,陈栋梁遭受过最多的是白眼、拒绝、讽刺。“该行业一直为国外品牌垄断,大家不相信‘国产货’也能有同等的质量。”
杀出重围绝路逢生上世纪末,转型中的国企举步维艰。
“当时的川仪,濒临破产边缘。”川仪流量仪表分公司总经理陈栋梁告诉记者,那时候,企业经常几个月发不出工资,医药费也无法报销,招来的大学生没有几个留得住,很多老员工也辞职不干了。
1997年,川仪开始代销ABB生产的智能流量仪表。当时,国内产的流量仪表以机械式为主,智能流量仪表处于空白,为科隆、西门子、ABB等国外企业垄断,价格昂贵。
正是销售代理该产品,让川仪看到了一个广阔的市场。
“我们何不也研发生产智能流量仪表?”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全厂上下形成共识。没有资金,企业一把手咬咬牙,特批了2万元给这个项目。
于是,从1999年开始,南坪四小区金子村1号2楼一套简陋的房间里终日灯火通明。在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实验室墙上,贴着一幅振奋人心的标语:“这里,将研发出世界上一流的电磁流量计”。
尽管条件十分艰苦,但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这么一个近于“狂妄”的梦想。
“一天半夜,一名技术员从梦中惊醒,说是梦到了一个技术解决方案,连夜赶到实验室。”陈栋梁说,虽然之后成为大家的笑谈,但正是这股杀出重围、绝路求生的干劲,让此项研发最终获得成功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一次,陈栋梁和同事去山东推销产品,约了某钢厂的技术主管晚上9点见面。但因为对方当天有事耽误没有赴约。北方的冬天,零下十几度,风雪交加,凛冽的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,但他和同事硬是从晚上9点一直等到12点才离去。
对方终于被他们的诚意打动,第二天不但约见了陈栋梁,还把原本半小时的产品讲解时间延长到2个小时,并最终采用了川仪的产品。
当时正值中国冶金行业大高炉替换小高炉时期,良好的口碑立刻一传十、十传百,成为重庆川仪的“金字招牌”,以致中国冶金行业大型高炉的流量仪表60%是“川仪造”。